|
 |
雞血藤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拼音名】Jī Xuè Ténɡ
【英文名】CAULIS SPATHOLOBI
【別名】血風、血藤、大血藤、血風藤、三葉雞血藤、九層風
【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密花豆(大血藤、血風藤、三葉雞血藤、九層風)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 的干燥藤莖。秋、冬二季采收,除去枝葉,切片,曬干。
【性狀】本品為橢圓形、長矩圓形或不規則的斜切片,厚0.3~1cm。栓皮灰棕色,有的可見灰白色斑,栓皮脫落處顯紅棕色。切面木部紅棕色或棕色,導管孔多數;韌皮部有樹脂狀分泌物呈紅棕色至黑棕色,與木部相間排列呈3~8個偏心性半圓形環;髓部偏向一側。質堅硬。氣微,味澀。
【鑒別】本品橫切面:木栓細胞數列,含棕紅色物。皮層較窄,散有石細胞群,胞腔內充滿棕紅色物;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維管束異型,由韌皮部與木質部相間排列成數輪。韌皮部最外側為石細胞群與纖維束組成的厚壁細胞層;射線多被擠壓;分泌細胞甚多,充滿棕紅色物,常數個至10多個切向排列成層;纖維束較多,非木化至微木化,周圍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含晶細胞壁木化增厚;石細胞群散在。木質部射線有的含棕紅色物;導管多單個散在,類圓形,直徑約至400μm;木纖維束亦均形成晶纖維;木薄壁細胞少數含棕紅色物。
【炮制】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碎,曬干。
【性味】苦、甘,溫。
【歸經】歸肝、腎經。
【功能主治】補血,活血,通絡。用于月經不調,血虛萎黃,麻木癱瘓,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9~15g。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防霉,防蛀。
【備注】 (1)同名品種甚多,常見的有:崖豆藤屬植物香花崖豆藤(豐城雞血藤、貫腸血藤、山雞血藤)Millettia dielsiana Harms ex Diels.;崖豆藤屬植物網絡雞血藤Millettia reticulata Benth.南方個別地區以此作雞血藤;光葉崖豆藤Millettia nitida Bent.兩廣地區以根作雞血藤入藥;油麻藤屬植物常綠油麻藤Mucuna sempervirens Hemsl.福建以此為雞血藤;白花油麻藤Mucuna birdwoodiana Tutch.其藤廣州稱血風藤,有混作雞血藤用者;大血藤科大血藤屬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 (Oliv.)Rehd. et Wils.北京地區作雞血藤。 (2)云南雞血藤膏非前述豆科雞血藤原植物的藤莖熬制而成,主要由木蘭科南五味子屬植物內南五味子Kadsura interior A. C. Smith和異型南五味子K. heterolita (Roxb.)Craib 的藤莖切片熬膏而得。商品常稱鳳慶(舊稱順寧)雞血藤膏,此膏并非單膏,往往還要加入土牛膝、紅花、黑豆、糯米及飴糖等共同配制而成。另有所謂祿勸雞血藤膏者,則系豆科鐵藤(巴豆藤)Craspedolobium schochii Harms的藤莖熬制而得,常為單膏。由于藥材來源不一,因此,其療效也不一致。
【摘錄】《中國藥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