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黃根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拼音名】Huánɡ Gēn
【別名】狗骨木、白狗骨、黑根子
【來源】 藥材基源:為茜草科植物南山花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rismatomeris tetrandra (Roxb.) k. Schum.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洗凈,切片,曬干。
【原形態(tài)】南山花,灌木,高1-3m。全株無毛。小枝四棱往形,干后黃色。葉對生,薄革質(zhì);葉柄長5-10mm,上面有槽;托葉三角形,長2-3mm,先端急尖;葉片長橢圓形、橢圓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7-15cm,寬2-5cm,先端漸尖,兩面有光澤。傘形花序近枝頂腋生,有花數(shù)朵至多朵;總花梗短或近無;花芳香,具花梗,花梗長15-20(-30)mm,柔弱;花萼杯狀,長約3mm,檐截平;花冠筒狀,長2-2.5cm,裂片5(很少4),狹披針形,廣展:花藥不露出。核果近球形,直徑約8mm,熟時黑紫色。花期4-5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雜木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根圓柱形,常呈不規(guī)則扭曲,有分枝,或切成不規(guī)則塊片,長短厚薄不一,直徑0.5-4cm。表面黃棕色,具縱皺紋,有的具縱裂紋。栓皮易脫落,脫落處顯赭紅色。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橫斷面皮部極薄,棕黃色,木部發(fā)達,土黃色,具細密的同心環(huán)紋及放射狀紋理。氣微,味淡。 以根粗、色黃者為佳。 顯微鑒別:根橫切面:木栓層為10余列木栓細胞。韌皮部細胞含紅色色素,有石細胞散在,有的細胞含草酸鈣針晶束。形成層明顯。木質(zhì)部導管單個散在或2-3個相連,木纖維發(fā)達,木射線寬1-2列細胞。本品薄壁細胞含淀粉粒。
【藥理作用】 1.對心臟的作用:不同劑量(1g/100ml、1.5g/100ml、3.5g/100ml灌流液)的黃根均能降低正常離體大鼠心臟的心肌收縮力、冠脈流量和心率,并能削弱離體大鼠心臟對缺氧的耐受力。黃根抑制離體大鼠心臟功能的程度,隨劑量遞增或給藥時間延長而加強,這種現(xiàn)象可能與黃根中含鋁、錳量較高,在一定程度上能阻止細胞外鈣慢通道內(nèi)流,使細胞內(nèi)鈣濃度降低,進而抑制心肌收縮力有關(guān)。 2.對呼吸系統(tǒng)的作用:酚紅法試驗證明,小鼠灌服黃根具有明顯的祛痰作用。用0.3%磷酸組胺恒壓噴霧引喘證明,給豚鼠腹腔注射和黃根醇提水溶物對動物的藥物性引喘具有保護作用,且與氨茶堿相似。 3.抗菌作用:研究證明,用稀醇回流提取的黃根制劑,在體外平板法進行抗菌試驗時,其抗菌率為72%,僅次于黃連素(80%)和鏈霉素(90%),但優(yōu)于青霉素(55%)。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炭疽桿菌有高度抗菌作用;對乙型鏈球菌、肺炎鏈球菌、傷寒桿菌、白喉桿菌及福氏痢疾桿菌有中度抗菌作用。稀醇回流提取黃根制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濃度(MIC)為1:16,對炭疽桿菌的MIC為1:32,對傷寒桿菌的MIC為1:8。 4.治療矽肺經(jīng)動物實驗和臨床試驗認為黃根對矽肺有治療作用,可抗石英、石棉的溶血毒性,其中黃根抗溫石棉的溶血作用比抗石英的溶血作用更強。兔肺泡巨噬細胞體外培養(yǎng)研究結(jié)果顯示,黃根能保護巨噬細胞質(zhì)膜和溶酶體膜,具有二氧化硅(siO2)細胞毒作用。對大鼠矽肺模型腹腔注射黃根,治療1、2、3個月的各組鼠肺外觀實驗觀察,其病變明顯較對照組減輕。電鏡觀察,對照組病變程度屬Ⅱ-Ⅲ級,治療組病變僅為Ⅰ-Ⅱ級,表現(xiàn)為肺間質(zhì)纖維化較輕,結(jié)節(jié)稀少,外形小,特殊染色所見結(jié)節(jié)內(nèi)膠原纖維很少。給實驗性矽肺恒猴灌胃治療6個月后,除肺部情況外,發(fā)現(xiàn)肝臟二氧化硅沉著少,結(jié)節(jié)數(shù)量少程度輕,證明黃根在肝臟能保護肝的巨噬細胞,促進肝臟的異物排除,從而有效地抑制肝纖維的形成。黃根制劑具有輕度抑制肽鏈交聯(lián)為膠原的作用,使膠原結(jié)構(gòu)疏松。對黃根治療動物實驗性矽肺的有效成分研究表明,黃根60%乙醇提取液腹腔注射,對矽肺有明顯療效,但灌胃的療效欠佳;黃根95%乙醇提取物和脂溶部分,對實驗性矽肺無明顯效果,但黃根60%乙醇提取物和水溶部分則有效;黃根中所含無機鋁效果不明顯,而鋁的有機化合物可能是有效成分之一。
【毒性】本品長期使用毒副反應(yīng)很小。少數(shù)患者用藥后,出現(xiàn)口干,白細胞的胞核不整,胞漿中出現(xiàn)空泡等現(xiàn)象。黃根對心臟有抑制作用,對于矽肺并有肺心病、心功能嚴重損害的患者,當病情改善、心肌缺氧狀況緩解時,心臟功能恢復不理想,即應(yīng)考慮黃根對心臟的抑制作用,此時即應(yīng)酌情停藥或減量。
【鑒別】 1.本品新切面,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淺藍白色熒光。 2.用1%玫紅三羧酸胺溶液滴于藥材切面上,放置片刻,呈紅棕色,久置不褪。(檢查有機鋁)
【性味】微苦;涼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利濕退黃;散瘀強筋。主牙齦出血;貧血;肝炎;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跌打損傷;尿路感染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30g。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